實驗藝術學院
一、實驗藝術學科內涵
中國美術教育的現代系統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開始醞釀生長,不斷充實、更新著它實在的內涵,演繹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多元化壯闊景觀。本世紀初期在中國高等美術學院中迅速發展的實驗藝術專業教學,正是承接了近百年來中國藝術教育實驗性探索發展的脈絡,順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的必然趨勢,標志了高等專業美術教育體制改革的力度與成果。
“實驗藝術”不同于傳統美術學中如油畫、版畫、雕塑等,以工具材料與技術及其風格樣式作為學科劃分標準,而是一種以藝術工作方法而確定性質的專業學科。實驗藝術強調主體表達的確切性與有效性,重視與審美主體相互依存、相互推動的辯證關系,試圖讓藝術更接近生活現實,為公眾提供鮮活的精神空間。因此,在藝術方法上,實驗藝術更加確認理性與學術儲備的重要性,強調理性驗證的科學依據。
它改變了原有教學體制寫實的現實主義單一的教學模式,開辟了多元化的專業空間,充分顯現出中國當代的高等專業美術教育在堅持傳統優勢的原有格局中,走向更多元更開放的學術思想,為達成具有國際領先水準和中國特色的當代專業藝術教育模式做好必要的準備。
二、實驗藝術學科建設與實驗藝術學院發展
2005年7月8日,第一批本科生14人進入實驗藝術工作室,這個班也就是后來被廣泛譽稱的“先鋒班”。本科教學第一課“中國公眾家庭審美調查”隨即布置課題、進行田野調查基本方法的教授并布置考察作業。
7月13日,時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副院長范迪安主持召開專門會議,宣布“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工作室”正式成立。
2006年11月10日,首屆實驗藝術文獻展“源于生活”在中央美術學院主樓展廳開幕。文獻展第一次將實驗藝術的學科建設與教學成果做了系統展示,開啟了學院教學中的實驗空間——一個“連接歷史文化、直面當代民眾生存的所在”(呂勝中語)。
2011年4月8日,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了“和而不同——第二屆學院實驗藝術文獻展”。本次展覽是十年來中國高等美術院校實驗藝術教學與學生創作成果的一次經典性閱覽,展覽分七個主題板塊,四個展場,展出作品近百件。
4月14日,中國美術家協會實驗藝術委員會成立。
4月29日,首屆“中國學院實驗藝術教育大會”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報告廳開幕。三天的日程進行了關于中國學院實驗藝術教學現狀的考察報告、問題提出與討論、文獻展作品研討、一線案例報告、高端論壇(當代藝術視點與學院教育之關系、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化處境)、院長論壇(實驗藝術在藝術教育學科中的位置)、協商與爭鳴(院校之間專業建設的共性與特色)、青年學生與嘉賓對話等會議程序。與會者就實驗藝術教育現狀一起歸納問題、總結經驗、綜合智慧、分享成果,爭取就實驗藝術專業教育現狀的諸多根本問題達成共識,在國際當代多元文化藝術的背景下,以中國深厚傳統文化土壤為立足,推進實驗藝術學科建設有序、有效地發展。
自此,實驗藝術學科建立起了專業教學與學術研究的基本結構框架,總結出專業教學貫徹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產生了各教學單位具有共性、又不失自身特色的完備的教學大綱與課程系統,奠定了學院教學的扎實基礎,已然成為當代藝術教育格局中不可動搖的板塊。
2013年5月30日,中央美術學院年度第五次院長辦公會研究決定,設立實驗藝術學院(籌)。9月12日,向教育部特別遞交《中央美術學院關于申請增設“實驗藝術”本科專業的報告》。
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公布《201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或審批結果》,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列入“新增審批專業”目錄,這是本年度在“藝術學”之下惟一新增專業。8月8日,“實年一驗——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教學匯報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
2014年9月4日,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成立。
2017年1月14日,中央美術學院主辦、實驗藝術學院承辦的“教學相長——第三屆學院實驗藝術文獻展”暨“第二屆中國學院實驗藝術教育大會”在央美美術館開幕。大會誠邀全國多位工作在實驗藝術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參加展覽,同時每位教師還優選出他所教授過的三名學生一起參加這次展覽,共同展示師生近幾年的創作,同時還展示了每位教師在自己專業領域內的教學方法與學術研究成果。在第二屆學院藝術教育大會上,由各美術院校代表發言并講述個人及所任教院校實驗藝術相關學科的發展狀況、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個人對于從事相關學科教學的探索、思考。
2017年6月8日,實驗藝術學院“走進中科院,走近科學家”系列研學計劃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正式啟動。這一研學計劃使學生在與科學家進行直接交流和對前沿學科的近距離觀察中獲得巨大養份,希望能夠孵化出更多兼具藝術性和科技性的創作成果。放眼國際,美術院校與科研機構成建制的深度合作目前還鮮有涉及,實驗藝術學院要勇于做出引領,在科技藝術的探索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2018年本科教學改革基本完成,形成實驗藝術、科技藝術和社會性藝術三大教學方向。順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中央美術學院被評為“雙一流”大學。
承擔2018-2019年國家藝術基金非遺傳承人專項培訓。
同年,成功舉辦第二屆“EAST科技藝術季”,包括EAST-科技藝術國際教育大會、EAST-企業創新論壇、EAST-科技公共藝術論壇,科技藝術系列講座、工作坊,以及未來演化——我們的共享星球、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節39周年文獻展等。
2019年實驗藝術學院參與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實驗藝術展覽;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之文明匠心——亞洲非遺大展;2019年第十三屆夏季達沃斯論壇
在2019年的第39屆國際人工智能大會、IEEE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大會、第九屆自然語言處理聯合大會等國際頂級學術會議上發表重要文章。
成功舉辦第三屆“EAST科技藝術季”,以“新時代的全球科技藝術全景”為主題,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協同進行,邀請來自十二個國家的五十余位藝術家、理論家、科學家及三十余家知名科技企業圍繞相關議題展開重點討論,活動包括三場頂級學術會議,四個展覽,四場工作坊及若干場講座。
作為我院教學改革的重要實踐和科技藝術教學研究的重要探索,實驗藝術學院與中國科學院科教發展聯盟、中科科教發展基金共同策劃了“實驗藝術學院科學大講堂”系列活動,作為這一系列的配套研學計劃。實驗藝術學院將組織學生陸續進駐25家中科院科研院所開展實地研學,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正是研學計劃的第一站。接下來,我院同學還將先后赴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展開展深入研學,并在適當時候邀請中科院專家參與我院相關課程授課。
三、學院培養目標與專業方向設置
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致力于培養具有實驗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參與當代文化藝術創造的藝術工作者。我們要求學生具備五種基本能力:1.強烈的人文精神;2.全面的知識素養;3.理性的思維能力;4.有效的溝通能力;5.強大的動手能力。
實驗藝術學院下設3個專業方向為:實驗藝術方向、科技藝術方向、社會性藝術方向。
實驗藝術方向旨在站在人類文化共性的立場上,研究文化傳統與現代的繼承、發展與創新關系,培養具備藝術創作與研究的專業素質、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體系全面的藝術從業者,以及能與藝術生態接軌的藝術家及相關工作人員。實驗藝術方向課程體系由兩大板塊構成:傳統語言課程體系與物質化呈現課程體系。課程重視傳統文化的研究考察與藝術語言的深入錘煉,從工作方法與思想方法的層面進入不同命題方向的深入探索研究。在傳統與當代文化對沖的視野中,對當代藝術的發展進行整體的認識與了解,對自身特點與當代社會特點展開更具體的了解與驗證。
科技藝術方向的目標是培養熟悉科技發展,善于深度融合最新科技手段來從事藝術創作的綜合性人才??萍妓囆g方向目前包含未來媒體藝術、影像藝術等課程組團,未來還將漸次增加與物理、化學、生物、天文、醫學等科學實驗室跨界合作,建立一個藝術與科技真正結合的實驗基地??萍妓囆g方向不僅為今天的藝術創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同時也為今天的藝術教學填補了空白。本方向的目的是建立藝術與科學技術相互滲透互相結合的實驗室,這不僅啟迪藝術的發展,同時也將開啟以藝術的方式刺激科技發展的新領域。
社會性藝術方向最大的教學特色就是將實踐邁向社會公共空間。社會性藝術方向致力于培養具有強烈的社會關懷,敏銳的社會觀察能力,能夠有效運用社會學研究工具作為創作基礎,善于將作品用于社會空間的藝術人才。社會性藝術視野下的實驗藝術理念,是要在社會激流中完成動態的實驗和創新,做有人情味,有煙火氣的實驗藝術。它致力于引導學生超越小我的小情緒小趣味,在社會的歷練中脫胎換骨,獲得大我,從而獲得藝術創新的源源不絕的能量,在社會中承擔其歷史使命,實現自己的價值,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完成自我實現,完成內外、公私、藝術超越與社會責任的貫通。